定增解禁的市场和行为分析

日期:2017-03-03 来源:资管小兵

近三年来,定向增发作为一种灵活的资本市场工具越来越多的被上市公司所运用,其目的则包括融资、并购、资产注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而对于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同样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纯粹二级市场的投资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被机构投资者参与。在参与定增以后,机构投资者通常将面临一年及以上的锁定期,因而锁定期结束时期(即定增解禁日)则成为投资者最终确定收益的时点。基于此,对定增解禁时的市场运行特点、交易行为的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这一时期(共两年零七个月)内共415个解禁的定增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而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为清晰的理解定增解禁这个特定的市场。

1、解禁日前两月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解禁日后两月将大概率的回升。样本中共有22家公司(占比5%)在解禁前两个月跌幅超过25%,而在解禁后两个月内,其中有21家为上涨,仅1家为继续下跌。解禁后两月内平均涨幅为22.1%。(见图一)这一比例和涨幅相当不平凡,这意味着按照这一策略进行简单的买入和持有,在过去两年半内,会有22次买入,而其中只有一次失败,21次成功。把所有买入策略计入在内,两月内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2.1%。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在解禁时期的市值管理行为。

2、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获得绝对收益的概率约为64%,获得相对收益的概率约为76%。样本时期内共有329个定向增发项目有机构投资者参与。我们统计了这329个项目从增发公告日起至解禁日为止的持有期间复权收益率,其中共有211个在持有期间获得绝对正收益,占比为64%;共有253个项目在持有期间获得相对(沪深300)正收益,占比为76%。上述项目的持有期平均收益率为32%。

3、定增解禁后一个月内,大宗交易的频率是平常状态下的4.8倍;折价幅度是平常状态下的2倍。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定增解禁之后一个月内是大宗交易的密集时期。具体而言,各增发项目解禁后一个月内,共计发生448笔股票大宗交易;而同样是这些发生大宗交易的公司,在解禁前一年内共发生大宗交易的笔数为1127笔,平均每月为94笔。也即是说,定增解禁后一个月内,大宗交易的频率是平常状态下的4.8倍。上述样本解禁前一年内的1127笔大宗交易(共27.5亿股)平均折价率为-2.45%;而解禁后一个月内的448笔大宗交易(共15.0亿股)平均折价率则为-5.00%。

4、定增解禁后一个月内,大宗交易量占相关股票解禁总量的比重约为9%。在上述时期内,共有415只股票涉及到解禁,而其中94只在解禁后一个月内进行了大宗交易,交易数量占94只解禁总量比重为9.2%。

5、分组对照研究显示,解禁后的涨跌概率与上市公司当期业绩公告行为具有显著关联。当期业绩预增组上涨比例最高,当期无业绩预告组上涨比例最低,而从无业绩预告组上涨比例居中。

6、在各类型机构投资者中,解禁后基金的减持比例最高,而信托、一般法人及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反而上升。把各类机构按照减持比例降序排序,顺序是基金>企业年金>QFII>保险>社保>阳光私募>券商代理产品>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全体机构>一般法人>券商>信托>财务公司>银行。

7、解禁前两个月内的股权质押行为对解禁后的股价有微弱影响。而解禁前半年内胆股权质押行为对解禁后的股价基本无影响。

来源:信达证券中小市值组2014年10月27日报告《定增解禁的市场和行为分析》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