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及国内前景展望

日期:2017-09-20 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3)公司制REITs的爆发性发展期(1990年代):1991年,New %20%20Plan成功IPO,成为第一只上市交易的REITs公司,市值达到10亿美元,这开启了REITs的新时代;1993年,西蒙集团(Simon %20%20Properties%20Group)IPO成为当时最大的RETIs%20IPO,筹资8.4亿美元,也是现今美国最大市值的REITs公司。由于公司制REITs采用内部管理人模式,在扩张、寻求融资方面更为有效、灵活,公司制REITs往往带来更为丰厚的投资收益,随即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199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繁荣期,期间美国REITs平均年收益率达到23%。

(4)REITs的进一步扩张和并购时代(2000年至今):2000年,iShares道琼斯美国房地产指数基金发行,成为第一只房地产ETF(现今有20多只跟踪房地产指数基金的ETF);2005年,KKR金融控股发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质押式REITs %20%20IPO,募资9.1亿美元;2006年,Douglas%20Emmett发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股权式REITs%20IPO,募资16亿美元。此后,资本再循环策略、股票回购、合资经营等受到REITs的青睐。尽管也遇到2008年次贷危机的巨大冲击,美国REITs行业复苏很快,在2010年后就恢复了以往的增长。

经过前述几十年的发展,截至2015年3月底美国REITs总市值已经由1965年左右的10亿美元飙升至9846亿美元,保持50年年均复合增速14.5%的高增长。

3、持有的基础物业类型

美国REITs协会(NAREIT)根据具体的房地产类型,把REITs进一步细分为以下9大类型:工业/办公类、零售类、住宅类、多样类、住宿/度假类、医疗保健类、自用仓储类、特殊类和抵押类。至2003年底,在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资金投向中,办公/工业占有最大的比重,住宅、零售业次之,三者合计超过总投资的74%。每支REIT根据各自的专长选择投资领域,有的以地理区域为专长,如地区、州、市的地产;有的专长于各种行业地产,如零售业、工业、办公楼、公寓、医院等房地产;有些REITs选择广泛的投资类型,包括房地产、贷款类的众多产品。

除了商业、住宅、工业、写字楼等主流的REITs之外,美国人还常常别出心裁,将一些“非常规”的资产打包成REITs上市,例如林场、高尔夫球场、学生宿舍、停车场等;甚至通信信号塔和监狱物业,也被纳入REITs资产。

以下是截止2013年底美国REITs持有的基础物业类别情况汇总。

%20%20

(二)新加坡、香港的REITs市场发展现状

在亚洲,REITs于2001年首先在日本诞生,之后新加坡、香港在这方面也迅速发展起来。2013年亚洲地区上市交易的REITs市值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截止2015年3月底,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市交易的REITs市值分别达到了908、483及273亿美元。

新加坡、香港的REITs较美国起步晚,因此在设立之初就吸取了美国的一些现成的惯例。比如,新加坡、香港规定REITs只能持有物业而不可提供信贷,注定了只允许发展权益性REITs,债权型和混合型的REITs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

1、新加坡REITs市场简介

新加坡是亚洲第二大REITs市场,且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不同,新加坡的REITs市场最为国际化,即大量REITs持有的基础物业除了位于新加坡本国之外,位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的也占有较高比例,体现了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REITs募资中心的地位。

%20%20

另外,新加坡的REITs由于采用上市信托制/基金制模式,很多REITs都是由地产投资集团/开发公司(如CapitaLand,凯德置地)发起设立,一个地产投资集团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物业类型(零售、办公、住宅、医院物业等)设立多只REITs。

%20%20

例如,新加坡凯德置地集团(Capita%20Land %20%20Group)本身为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开发住宅和商业项目。对于较为成熟的商业项目,凯德置地集团将其打包进入由自己发起设立的REITs基金;凯德置地本身控股REITs的基金管理人及物业管理公司,也少量持有上市REITs的基金份额。下图为凯德置地集团下属Capita %20%20Retail%20China%20TrustREIT的股权和管理架构图。

%20%20

2、香港REITs市场简介

相比之下,香港的REITs起步更晚。在2003年8月通过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守则》,并于2005年11月才推出了第一只房地产基金(领汇)。香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早期的REITs结构,以信托计划为投资实体,由房地产地产管理公司和信托管理人提供专业服务,即实行外部管理人制度。截止2015年3月底,共有11只REITs香港联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大陆的REITs仍然在探索和试验阶段,但是在香港上市的REITs中,有5家REITs包含在中国大陆的物业,涵盖了写字楼、商场、酒店等主要类型的资产,累计持有的大陆物业建筑面积达到210万平米,具体如下。

%20%20

三、海外市场发展REITs的经验和教训

金融市场本身能够起到有效配置资产的作用,但是各种金融创新也都带有隐含的风险,因此,包括REITs在内的诸多金融创新均离不开严格的监管。从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过去几个经济周期的经验来看,REITs健康发展乃至生存的核心在于资本管理和公司治理。

(一)资本管理风险

资本管理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

以新加坡模式为代表的亚洲模式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市场举债融资渠道的失效,新加坡很多REITs基金的资产负债表由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其股价也从高点回撤了接近70%,最后不得不以低价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得以维持。

相对而言,美国REITs在经历过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0年网络泡沫洗礼后,吸取了融资困难的经验教训,其融资安排相比新加坡模式更为稳健。且REITs管理人利用其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势,对物业组合采取了灵活、积极管理的策略,即并非无限期地持有旗下物业组合,而是通过在适当时点卖出部分高价物业,再择机买入价格略低、但是有增值空间的物业,达到了循环使用资本的效果。许多优秀的美国REITs公司通过前述策略,取得了连续双位数的年化增长。

因此,REITs的资本管理风险本质上看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有相似性,REITs作为金融创新本身并不会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严格、审慎、有效的监管体系才是预防金融危机的“灵丹妙药”。

(二)公司治理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针对新加坡和香港REITs通行的外部治理模式。两地信托型的法律制度安排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势力强大,使得两地上市的REITs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导致出现发起方企业通过REITs管理方进行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行为,对REITs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而言,香港上市的很多家REITs都是由长江实业、越秀投资、鹰君集团、恒基地产、富豪国际酒店集团等大地产集团发起成立的,并且这些大地产集团成立全资分支机构作为REITs的管理者,实质上REITs就成了其发起人的集团自营融资附属机构,是为发起人的融资需要服务的。发起者不但控制着REITs的管理公司,而且都是所发起REITs的第一大股东,对REITs的决策、日常管理都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