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难题:垂直起降战机挑战大国70年

日期:2016-03-29 来源:环球时报

图片说明:      上图为接受测试的德国VJ-101垂直起降战斗机

图片说明: 上图为接受测试的德国VJ-101垂直起降战斗机

下图为上海展览会上的“鹞”式战斗机模型。

  田聿

  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多个航空大国都曾竞相研制过垂直起降战机,希望它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并由此诞生了千奇百怪的各种设计。但直到今天,美国正在研制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仍被认为是第五代战斗机中问题最多的型号。各国航空界都承认的是,垂直起降战机因其技术尖端、工艺复杂,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有能力挑战这项航空领域的难题。

  纳粹的“绝望狂想”

  垂直起降战机最大的优势就是摆脱了对跑道的依赖。只要脆弱的跑道被破坏,无法升空的常规飞机就变成一堆废铁。1944年春,盟军开始对德国本土实施纵深轰炸,德国空军即便有庞大的截击机群,无奈连一条还算完整的起飞跑道都难以寻获。为此德国接受巴赫姆公司的Ba349垂直起飞截击机方案,打造一种能从任意地点升空,然后用火箭弹突袭盟军轰炸机的新概念战机。

  按照设想,德军打算把Ba349分散部署在隐蔽地点,当盟军轰炸机群经过时,这种截击机能快速起飞拦截。该机充满想象力的起降方式直到今天仍让很多人感到吃惊:整架战机如同现代运载火箭一样,发射前竖立固定在24米高的发射架上,由助推火箭将它送上天空。起飞约10秒后,燃烧完的助推火箭脱离,飞行员接管控制权,逼近盟军轰炸机群,然后齐射火箭。Ba349并不具备正常着陆能力,完成任务后战机会一分两半,飞行员跳伞逃生,而带有发动机的后部机身则利用降落伞着陆,保证宝贵的发动机可以再次利用。尽管几次试飞取得成功,但此时德国工业资源近乎枯竭,如此丧心病狂的截击机根本无法批量列装。纳粹投降时,Ba349共生产了36架,其中数架成为盟军战利品。

  从美国到西德的“冷战准备”

  二战后,冷战引发一系列军备竞赛。1947年,美国国防部决定利用缴获的德国技术资料,研制实用化的垂直起降战机。但美国设计师的成果却让美军大为失望:试验机像导弹一样孤零零地竖立在地面,直接用大推力发动机带动机体升空。且不论当时是否有符合要求的大推力发动机,只要碰上有风或地面不平的情况,飞机很容易倾覆。而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的可是美国海军,他们绝对不会接受如此挑剔起飞环境的飞机上舰,那样岂不拿飞行员的生命开玩笑吗?万般无奈之下,美国国防部于1956年放弃了垂直起降飞机项目,此后美国再没有搞过这类飞机,直到英国人研制出“鹞”式战斗机为止。

  尽管美国研制垂直起降飞机“踢到铁板”,但并不意味着别的国家会就此退缩。上世纪60年代冷战高峰时期,联邦德国(西德)尤其担心本国空军基地会在苏军第一轮进攻中被“一锅端”。1962年,西德国防部秘密组织军工企业研制能垂直起降的战斗机、攻击机甚至运输机,建立一支“无跑道空军”。经过一番努力,由海因克尔、梅塞施密特和波尔科三家企业联合打造的VJ-101垂直起降战斗机率先横空出世,并成为全球第一款速度超过音速的垂直起降飞机。该机起飞时,机身前部两台升力发动机全开,翼尖的可转向发动机短舱则垂直向下喷气,让机体腾空而起。升到一定高度后,发动机短舱转向水平方向,升力发动机关闭,依靠发动机短舱进行常规飞行。

  紧接着,采用类似技术的VAK-191B攻击机和Do-31运输机也相继出笼,一时间西德成为引领世界垂直起降航空器之风潮的旗手,连美国也主动寻求合作。然而美国根本无心帮助西德成就垂直起降飞机开发的宏图伟业,在不断修改作战需求和性能指标后,该项目随着北约国家军用航空业大调整,最终在上世纪70年代初宣告下马。

  英国“鹞”在马岛一战成名

  与西德“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相比,英国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鹞”式战机则“笑到了最后”,它至今仍在多国航母上起降,并时常在好莱坞影片中亮相。1969年4月,“鹞”式战斗机正式加入英国空军服役,后来皇家海军也订购了它的舰载版“海鹞”。

  刚进入英军服役时,飞行员们一度嫌弃“鹞”和“海鹞”航程太短,载荷不高。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局部战争让所有挑剔者都闭上了嘴。1982年3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英国航母搭载着29架“海鹞”战斗机远征南太平洋。令世界为之惊叹的是,凭借独特的空战特性,这些战机击落22架阿根廷各型战斗机,自身无一在空战中损失。“海鹞”战斗机从此一战成名,阿根廷空军飞行员无不恐惧地把“海鹞”称为“空中黑魔鬼”。实战中的上佳表现,也让“鹞”式战斗机博得众多客户芳心,多国海军纷纷学着英国,为本国航母配上“鹞”式战机或它的美国型号AV-8B。

  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文件提到,“鹞”式飞机也险些与中国结缘。1977年11月4日,以罗尔勋爵为团长的英国工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时,曾谈及对华出售“鹞”式战斗机的议题。1980年,英国宇航公司在上海举办航空设备展览会,英国国防大臣皮姆、宇航协会主席巴西尔·布莱克威尔陪同中国贵宾亲自参观“鹞”式战斗机模型,并特意提醒中国观众“这种飞机不需要长距离跑道”。但因价格昂贵,中国在权衡利弊后放弃引进这种战斗机。

  落寞的“红色铁匠”

  英国“鹞”式飞机的成功,也间接刺激到另一个军事巨人——苏联。英国“鹞”式战机投产的消息传来,正为大型航母研制发愁的苏联国防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兴奋地宣称:“我们没必要在弹射起飞战机及其配套航母研究上跟着美国,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崭新的技术领域里(指垂直起降飞机)。”

  经过十余年努力,1976年10月,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研制的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服役,北约代号“铁匠”。令苏联海军气馁的是,这种战机很难驾驭,经常坠机,导致苏联舰载航空兵长年难以形成战斗力。更糟糕的是,它的后继者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过于强调技术先进性,结果开发了整整14年,直到苏联解体仍未完工。随着“基辅”级航母相继退役,俄垂直起降舰载机项目完全中断。1995年12月,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只能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出售了所有关于雅克-38和雅克-141的文件。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