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货币创造机制

日期:2017-04-26 来源:

作为微博经济话题里最广为误解的概念(没有之一),货币是如何创造的极大的误导了大众对于经济问题的正确认知。最有代表性的错误看法是:央行印钞、向银行系统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运用基础货币放贷,然后经过一个叫做货币乘数的东西放大,给经济体创造出数倍的货币供给,然后物价就嗖嗖嗖了。很多教科书也是这么教授入门货币知识的。建立起“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广义货币”这样的框架虽然有助于初学者理解,且在某种程度上与货币政策的数量调控模型也相符,但这种思维严重遮盖了炼金术的经济本质。我学习教材上的货币知识,只用了一个学期,但忘记和纠正它,花了五年。

货币究竟是如何创造的?

1)在现代法币体系下,货币是由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创造的。银行决定发放一笔贷款时,在它的资产负债表左端创造出一笔“贷款”资产,在右端创造出一笔“存款”负债:存款的产生就是在向经济体系供给货币。家庭/企业/金融机构运用存款,才可以购买商品、服务、资产。与货币创造的过程相反,家庭/企业偿还贷款的过程,则是消灭货币的过程,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左右端同等减少。在英国,通货(纸钞、硬币)形式的货币只占3%,存款形式的货币占97%。换句话讲,货币只有少量是央行创造的,绝大多数由商业银行创造。

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只是影响货币创造的核心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的商业行为和风险管理决策对于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数量也同样重要。发达经济体里,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依靠价格工具,也就是通过影响银行的准备金获得的利率来传导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吸储和风险管理决定,间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发展中经济体则还会依赖准备金率和信贷政策的行政管制及窗口指导来约束银行的放贷行为。

2)如果央行即使把短期利率调至接近0了,也刺激不了银行放贷,家庭/企业也不借贷,通胀低迷,怎么办?央行可以绕过商业银行,直接向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购买金融资产,实现向经济体增加货币供给的目标。但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不可能在央行开立自己的账户,于是只能借助自己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接收央行因为交易支付的货币。商业银行于是负债端增加”存款”,资产端增加”准备金”(即银行在央行的账户增加准备金)。这个央行和非银行部门进行资产交易的过程,即创造出了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压低经济和金融系统中的长端利率,刺激借贷和资产价格。这就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量化宽松(QE)。当央行向家庭/企业/非银金融机构出售金融资产时,即是反向的减少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的过程。

3)如果QE还不好使,通胀迟迟不能起来,所有人的借贷意愿低迷,央行可以彻底绕过商业银行,直接向居民发放现金,通过让居民使用现金支出的方式促进通胀。这叫“直升机撒钱”。伯南克比较提倡这种做法作为日本这样的国家在通缩形势极为严峻时候的货币政策工具,但这将踏入一个未知世界,无人知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的过程,本质是信贷扩张的过程。你会听见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各种人群在各种场合谈及某年的M2增速多少多少,所以资产价格因此上涨云云。其实,M2增速快不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它们俩都是信贷扩张的结果:是商业银行以房地产为基础资产和抵押品发放了大量的信贷,创造出货币供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购买力充足;而且,房地产的繁荣一旦形成,还会吸引其他领域的信贷资金流入,并吸引在交易中变现的资金还留在市场中,继续撬动信贷参与交易,合力构成持续推动泡沫膨胀的购买力。房地产绝不是所谓吸收无处可去的流动性的蓄水池,而是和基建一样,是真正的核动力印钞机。

听起来虽然奇怪,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放贷、借贷意愿低迷的情形?借用辜朝明的理论,即是重量级的资产泡沫破灭和债务负担变得不再可持续的时候,经济和金融系统将由系列风险事件和流动性紧张引发,从正常的“阳”态转到萧条的“阴”态:企业和家庭会被打得半残废,各自的资产负债表受到重创,此时要续命的第一要务是压缩支出,全力抽取一切现金流偿还不会减少的债务,导致经济体中的货币供给持续减少和总需求下滑。直到债务偿还完毕后,才会重新开始小心翼翼的借贷,开启下一个“阳”态周期。

http://weibo.com/1614106000/EDBrjaAtC?from=page_1005051614106000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492257229301

http://www.bankofengland.co.uk/publications/Documents/quarterlybulletin/2014/qb14q1prereleasemoneycreation.pdf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