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系列《叔本华的悲观世界哲学》(Schopenhauer)[TVRip]

日期:2017-01-31 来源:


中文名称:德国哲学家系列——叔本华的悲观世界哲学
英文名称:Schopenhauer
资源类型:TVRip
发行时间:2005年
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简介
德国哲学家系列《叔本华的悲观世界哲学》(Schopenhauer)[TVRip]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生于今波兰境内的旦泽。父亲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其大部分遗产由叔本华继承,他死后都捐献给慈善目的;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Universit?t von G?ttingen)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Fichte)和施莱艾尔马赫(Schleiermacher)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u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n)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四重根分别是“因果性”(Kausalit?t),知(Wissen),存在(Sein)和行为(或行动,acting)。据称他和他的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他母亲曾揶揄说一本以“四重根”命名的书原本是医书。叔氏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起初并没有获得认可,但帮助他在柏林获得了助教的职位。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在大学里受挫之后选择了隐居于法兰克福。他出版了多种著述,但是只有两卷的,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在1851年使他获得了声誉。作为一个著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却并非完全隐遁,并且有些自私。但在某些方面他可称为性情中人:谈过恋爱;也曾被称赞为一个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他每天阅读伦敦的《泰晤士报》;脾气火暴,曾把一个女裁缝推下楼梯(因为受不了她的吵闹并且多次劝阻都没有效果)并造成她残疾,因此叔本华需要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obit anus, abit onus)。叔氏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终于获得了名望。

  叔本华继承了康德关于现象的(phenomenal)与实体的(moumenal)之间的区分,但不同于大多数康德追随者的是叔氏坚持“自在之物”(Ding an sich),并沿着康德的线索之一,将其确定为“意志”(或意欲,德语:Wille)。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氏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欣赏《奥义书》和佛教的弃世哲学,称赞某种灭绝,以它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对于自杀为何不是最佳手段的理由却并不明晰。

  尽管叔本华对世界的态度影响了许多作家,他对绝望的渲染却在某种程度上看来时被迫作出的。但是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他是少数维特根施坦(Ludwig Wittgenstein)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做《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也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成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消化吸收的叔本华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叔本华着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博士论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完成于28岁),《附录与补遗》(作为《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附录与补遗,收录他的大部分短文),《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eMule链接[推荐使用迅雷、旋风、eMule等软件下载]
[德国哲学家系列——叔本华的悲观世界哲学].Schopenhauer.(3sat).avi350 MB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